機器人搶工作 台灣最快10年面臨挑戰

 

(中央社記者蔡怡杼台北27日電)長期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的觀察家福特(Martin Ford)指出,機器人應用不僅衝擊藍領階級,甚至律師等白領工作也會被取代,連少子化的台灣也無法倖免,最快10年將面臨挑戰。

矽谷創業家、同時也是暢銷書《被科技威脅的未來》作者福特(Martin Ford)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,在大數據、科技等先進科技大量運用下,機器可從事可預測性工作,包含律師、新聞工作者等高技術從業人員的工作都會被機器所取代。

福特表示,過去機器的運用只會顛覆單一產業的勞動市場,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,這波機器運用將大範圍影響就業市場,每個產業都將因機器的運用,因而降低對人力的需求。

為解決失業困境,過去經驗顯示,民眾可透過更多的教育或取得更多市場所需的技能,以達到再就業,但這些方式很可能無效。福特直言,在資訊科技的應用下,擁有更多的教育或更多的技能,仍無法保證民眾的工作不會被取代。

福特認為,高等教育對就業帶來的好處將成為過去式。一般認為,教育或技能的增加,使得生產力提高、工資上升以及消費增加的良性循環,這樣的認知恐因科技應用而瓦解,甚至將加劇貧富不均、進而衝擊經濟成長。

且儘管台灣低出生率,也無法倖免於這波因資訊科技發展,使得企業對人力需求的減少,甚至對總體經濟的衝擊,福特表示,台灣少子化的狀況與新加坡相似,但少子化與勞動市場對人力需求的減少無法相抵,台灣最快10年就會面臨挑戰。

福特以日本為例說明,當地勞動人力因老化退出市場,加上兼職工作的增加,出現民眾不消費,平均薪資退縮,經濟陷入通縮的窘境,尤其,亞洲社會有扶養老年人的傳統,少子化趨勢對台灣下一代來說,負擔反而沒有減輕。

為解決資訊科技發展,可能出現民眾失業、無收入、不消費、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困境,福特認為在個人層面,學生在主修時可朝具創意的領域發展,避免工作內容重複、例行性的科系,因為這些工作容易被機器取代。

同時,學生對於大學教育的思維必須改變,從過去的學習一技之長,轉換為終身學習,保有學習新東西的適應力。

至於在政府層面上,福特提倡保證基本所得,他說,先進科技的發展,恐加劇貧富不均,進而導致廣泛性的消費疲弱。而保證基本所得或許有助於刺激消費、經濟成長,因為保證基本所得可以把穩定的消費力交到民眾手中。1050127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機器人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南看屋去找俊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