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靠訂閱靠一篇篇募款文 英國衛報10年來首次獲利

 

 
2019-05-01 22:14

《衛報》在每1篇新聞下面的募款文,大體上強調自己編輯完全獨立,不受財團或政府控制,但維持運作及調查所費不貲等,因此期望能獲得捐款。(截圖自《衛報》網站)

〔財經頻道/綜合報導〕近年來全世界網路新聞當道,紙本報社本業普遍萎縮,為了獲取更多營利,部份網路媒體開始設下「訂閱制」,也就是付費才能閱讀內文,甚至有論者認為免費網路新聞遲早會從世上消失,不過英國著名媒體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)卻仍堅持免費,靠讀者捐款,卻在2018年創下超過10年以來首次財政結餘的紀錄。

包含《泰晤士報》(The Times)、《金融時報》(Financial Times)、《紐約時報》(The New York Times)及《華盛頓郵報》(The Washington Post)等媒體均已改為訂閱制,不過《衛報》選擇的方式卻是在每篇報導的最下方撰寫募款文章,據《彭博》報導,部份人士甚至嘲諷此舉是「乞討」行為且過於「天真、不可靠」。

英國《衛報》仍能靠名聲募款;圖為2016年馬來西亞大選前,反對黨人民公正黨黨主席旺阿芝莎手持《衛報》「一馬案」(1MDB)的報導抨擊執政黨。旺阿芝莎現任馬來西亞副首相。(歐新社)

不過靠著募款及廣告,《衛報》2018年「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」(EBITDA)達到80萬英鎊(約100萬美元),《彭博》在報導中指出,《衛報》以自由主義聞名,且對劍橋分析個資外洩醜聞、巴拿馬文件等事件皆有深入的獨家報導,使讀者願意資助其調查及營運。

目前《衛報》每個月已有65.5萬筆捐款,《衛報》總編輯維納(Katharine Viner)表示:「即使大家嘲笑說是乞丐要飯的碗之類,不過讀者還是能從我們所寫的東西中得到些什麼,表明了從一開始這就能取得某部份的成功。」

除了《衛報》逐步增加的募款額以外,英國《金融時報》(Financial Times)4月初時曾表示,訂閱人數已突破100萬人,顯示只要內容真材實料,網路媒體依然能有利可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南看屋去找俊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