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是行動,不是口號

過年前某外商銀行公布個人財務健檢調查結果,受訪者平均期望的「理想」退休存款,竟高達7800萬元,這金額有點誇張,不知是採樣的問題還是民眾隨意回答。一般人窮其一生都賺不到的錢,卻期望退休後能有這些錢可以花,盲從的媒體也一窩蜂起哄討論這個議題。

7800萬是沒意義的數字

若以25歲開始工作到65歲,要年所得195萬,四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存到7800萬,而退休後到85歲壽終正寢有二十年,平均一個月要花32.5萬,這生活未免也太奢侈了吧,就算是理想也脫離現實太遠了,顯然民眾並沒有很認真思考退休的問題,兒戲式的填問券。

歐美國家用所得替代率,以退休當時每月薪資的七成計算生活所需費用,目前我們的勞保和勞退制度可能領不到三萬,不足的部分自己必需再準備一些,但也不至於要存幾千萬,那會讓退休規劃變成遙不可及而放棄,理想如果淪為空想,到老了會是一場災難,要有危機感讓自己及早面對問題。

退休後要過什麼樣的日子自己決定,基本上是先求溫飽再依個人能力提升生活品質。理想的退休應該是有房子住而且貸款還清了,孩子也長大獨立了,扣去這二大開銷日常的生活費其實不高,年紀大了飲食生活都會節制,享受人生並不一定要高消費,算出自己的退休金缺口,在有工作有收入的時後慢慢存,存的多將來當然就用的多。

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

工作是為了賺錢為了生活,不會管理錢的人永遠不夠用,會管理錢的人用錢去賺錢。百分之八十的上班族賺錢的能力都差不多,但是存錢的能力卻大不相同,很多人以為存錢就是要勒緊褲帶過苦日子,理財就是要記流水帳,這是很大的錯誤,只要做有計畫的消費,減少非必要性的支出,錢自然就存下來了。

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先設定目標,再擬定計畫最後是執行。沒有目標的行動是盲目的,因為沒有目標就沒有計畫很容易半途而廢;有目標沒有行動也是空談,都知道要理財卻沒踏出半步,永遠到不了目的地。

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目標,初期可能是第一桶金,再來就是買一間房子、或圓一個自己的夢,最後就是退休。不要好高騖遠設多遠大的目標,先設定一個短期比較容易達成的小目標,讓自己有成就感,再一步步走下去。

奉行十一原則

一般人有個通病,就是口袋有錢手都會比較鬆,到了月底錢自然花光光,所以要強迫自己存錢,拿到薪水先存十分之一。消極的可以放銀行,積極的可以買基金,利用自動扣款機制定期定額買基金,最適合一般沒有時間管理,又不懂金融商品的上班族。

養成一個好習慣,每一筆消費都要經過思考,想學理財需要買財經書嗎?其實不必,到圖書館借就有,或是上網或是看電視都可以得到很多資訊,免費的講座到處都有。不要以為買本書「我是有錢人」就會變成有錢人,也不要相信雜誌封面故事「小資女權證賺一百萬」,那只是百中選一的成功案例,其實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陣亡了。

「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」今年的目標就是存到一筆錢,就從這個月薪資入帳日開始執行,明年的這個時候就可以驗收成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南看屋去找俊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